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市屬各開發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為深入挖掘我市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潛力,保障油料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研究制定了《全市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濰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25年4月14日
全市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意見
推進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要全面落實精選良種、精細整地、合理密植等播種關鍵技術,大力推廣中耕培土、肥水調控、科學化控等田間管理技術,普及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規范化機收等防災減損技術,努力提單產、增總產、保供給。
一、提高播種質量
(一)精選良種
1.定期更新種子。長期自留種易引起種性退化、抗性減弱、產量降低,生產用種應每3年更新一次。高產優質品種可選用濰花8號、濰花22號、濰花25號、花育958、山花31號等。
2.精選種子。應選擇飽滿、均勻、活力強的花生仁作為生產用種,確保種子發芽率≥90%,純度≥98%,凈度≥98%。剝殼前要曬種2~3天,播種前7~10天剝殼,隨剝剔除蟲、芽、爛果及雜色、異形和秕粒、過大的種子。
3.拌種包衣。可選用25%噻蟲?咯?霜靈懸浮劑進行拌種包衣,有條件的可采用機械化包衣。拌種包衣后,要在晾干種皮后的24小時內播種。
(二)精細整地
1.施足基肥。大力推廣秸稈精細還田技術,增施農家肥和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化肥施用要將常規化肥與緩控釋肥配施,將速效氮肥的1/3、緩控釋氮肥的2/3作種(苗)肥,并根據土壤養分豐欠情況增施鈣、鋅、鐵、硼等元素肥料,確保養分全面持久供應。土壤酸化地塊可根據實際情況施用石膏、生石灰、鈣鎂磷肥等鈣肥,促進結實和莢果飽滿。
2.深松深翻。要結合增施有機肥進行深耕翻,加厚活土層,培肥熟化土壤,創造良好土壤條件。積極推廣松翻輪耕技術,松翻隔年進行,先松后耕,深松25厘米以上,深翻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層。對于土層較淺的地塊,可逐年增加耕層深度。要隨耕隨耙耢,并徹底清除殘留在土內的農作物根莖、地膜、石塊等雜物,做到土松地平、肥勻墑足,切實提高整地質量。
3.科學用肥。高產地塊可結合起壟將2/3種肥包施在兩個播種行種子下方10~15厘米處,做到深施、勻施;剩余1/3種肥施在壟中間,適當淺施。中低產地塊,可結合播種全部作種肥集中施用,要注意種肥隔離,防止燒種。要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省肥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
(三)合理密植
1.適期足墑播種。我市花生常年適宜播期為5月1日至5月15日,適墑土壤水分為最大持水量的70%~75%。適期內,要搶墑播種。如果墑情不足,播后要及時滴水造墑,確保種子正常萌發。
2.合理密植。產量目標700公斤/畝的地塊,采用單粒精播,收獲密度達到13000株/畝以上。種植規格:畝播14000粒左右。壟距85厘米,壟面寬55厘米,壟上播2行,小行距30厘米,株距11厘米。產量目標600公斤/畝的地塊,采用雙粒播種,收獲密度達到18000株/畝左右。種植規格:大花生畝播9000墩左右,壟距80~85厘米,壟面寬50~55厘米,壟上播2行,小行距30厘米,墩距18~20厘米。
3.機械播種。要科學調整和操作播種機械,使花生起壟、播種、施肥、噴灑除草劑、覆膜、膜上覆土等工序的指標達到農藝要求。播種深度控制在2~3厘米,播后覆膜鎮壓,播種行上方膜上覆土4~5厘米,確保下胚軸長度適宜,子葉節出(膜)土。種箱內種子接近種箱容量的1/5時,應及時加種。
4.地膜選擇。地膜要選用誘導期適宜、展鋪性好、降解物無公害的降解地膜,或厚度0.01毫米、0.008毫米的可回收聚乙烯地膜。
二、加強田間管理
(一)及時放苗。播種行上方未覆土的,當子葉半出土并現綠時,要及時破膜放苗,確保幼苗正常生長。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以免高溫閃苗傷葉。自團棵期開始,要及時檢查并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側枝,使其健壯發育。始花前需進行2~3次。
(二)中耕培土。弱苗、易澇和平作地塊要及時中耕培土。中耕培土要在始花前進行,促下控上,促進根系生長和有效分枝發育,控制無效分枝發生和植株徒長,為中后期增加單株結果數、控制株高創造條件。
(三)肥水調控。盛花期是決定單株結果數量的關鍵時期,一般雙粒播花生田始花后10天、單粒精播花生田始花后17天進入盛花期,此期遇旱要及時澆水,保證適宜的土壤墑情,促進開花下針。花生中后期是營養需求較多和莢果充實的關鍵時期,要根據田間長勢酌情追肥,對肥力不足、植株瘦弱的地塊可趁雨或隨澆水及時追肥,一般順壟溝畝追施復合肥10公斤,酸性土壤加施石灰15~20公斤或鈣鎂磷肥20~30公斤。
(四)科學化控。化控可在盛花后期至結莢前期的生長最旺盛時期進行,當主莖高達到35厘米,用烯效唑或調環酸鈣每畝40~50克,加水35~4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如第一次化控后15天左右株高達到40厘米可再噴1次,確保收獲期株高控制在45~50厘米以內。噴施化控劑要做到均勻噴霧,避免重噴、漏噴和噴后遇雨。
(五)防止早衰。防止花生早衰,可于花針期噴施0.1%~0.2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結莢后期,每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20~150克+尿素350~400克+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80克等殺菌劑的混合液45~50公斤,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噴2次。缺鐵地塊可用0.2%~0.3%硫酸亞鐵溶液于新葉發黃時葉面噴施,連噴2次。
三、防治病蟲草害
(一)蟲害防控。花生蟲害要重點防治薊馬、葉螨、草地貪夜蛾、蠐螬、棉鈴蟲、甜菜夜蛾等。防治薊馬可使用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加水稀釋1500倍葉面噴霧防治。防治葉螨選用15%噠螨靈乳油+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1混用)40~50毫升/畝,兼治花生蚜蟲。防治草地貪葉蛾可選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克/畝+2.5%溴氰菊酯乳油40毫升/畝,隔10~15天噴1次,共噴2次。防治蠐螬可在7月初花生下針期,選用30%辛硫磷微囊懸浮劑1000倍液灌墩,兼治其它地下害蟲。防治棉鈴蟲可使用15%茚蟲威懸浮劑10~18毫升/畝,加水稀釋1000~1500倍噴霧,兼治甜菜夜蛾。
要積極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可根據蟲害發生種類選用黃色、藍色、綠色等不同顏色的誘蟲板,有效防治蚜蟲、薊馬、綠葉蟬等害蟲;提倡使用殺蟲燈、性誘劑誘殺金龜甲、棉鈴蟲、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蟲。應用以蟲治蟲、以螨治螨等自然控制措施,田間釋放七星瓢蟲、赤眼蜂、捕食螨、蝽類等害蟲天敵,有效控制蚜蟲、薊馬等害蟲蟲口數量。應用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關鍵措施,加強綠僵菌、白僵菌、木霉菌等產品和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
(二)病害防控。花生病害要重點防治葉斑病、瘡痂病、白絹病等。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時,每畝用17%吡唑醚菌酯·氟環唑懸浮劑45毫升,或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克,或20%苯醚甲環唑·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40毫升,隔10~15天噴1次,共噴2次。上述藥劑要交替施用,噴足、噴勻、噴透。
(三)草害防控。除草可結合中耕培土進行,也可采用化學藥劑除草。中耕除草要盡量深耕培大壟,有效減輕大雨內澇對花生生長發育產生的不利影響。防除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可在雜草2~5葉期,選用11.8%精喹·乳氟禾乳油30~40毫升/畝、或15%精喹·氟磺胺乳油100~140毫升/畝,莖葉均勻噴霧。
四、及時防災減損
(一)預防漬澇。汛期來臨之前,應提前挖好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發生澇害后,應根據積水情況和地勢,采用排水機械和挖排水溝等辦法排干田間積水;如果土壤含水量過高,應破膜散墑、保持土壤通氣良好,以減輕爛果的發生。
(二)適期收獲。中低產田以及種植早熟品種地塊花生進入飽果后期,如遇旱植株呈現衰老狀態,上部葉片變黃,基部和中部葉片脫落,就要及時收獲。高產田在落實保葉防早衰措施的基礎上,可根據品種特性和長勢情況,適期晚收。當主莖上部剩4~5片綠葉、中下部大部分葉片變黃脫落,或地下部80%以上的莢果飽滿時為適宜收獲期。花生收獲后,要及時晾曬,避免發芽和黃曲霉毒素污染。
(三)機收減損。無晾曬場地的提倡分段式收獲,采用花生條鋪機收獲后,在田間自然晾曬7天左右,當莢果含水量接近15%時,用撿拾摘果機完成撿拾摘果清選。使用聯合收獲機械收獲時,應確保地塊墑情適宜,減少落果和莖葉擁堵,降低產量損失。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