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海南省“綠美自貿港”
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瓊府辦〔2025〕23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有關單位:
《海南省“綠美自貿港”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4月28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省“綠美自貿港”三年行動方案
(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奠定生態環境質量全國一流的自貿港建設基礎,制定“綠美自貿港”三年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海南自貿港建設大局,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人民至上、系統推進”的原則,聚焦“三綠”并舉、“美化彩化”共進,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森林質量穩步提升,森林景觀明顯改善,林業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城鄉環境美麗宜居,為“綠美自貿港”提供生態支撐。
二、行動目標
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造林綠化120萬畝以上,新增紅樹林0.17萬畝,紅樹林面積保持在11.79萬畝以上。生態修復18.89萬畝(含礦山修復),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14萬畝,臺風災損林等退化林得到全面修復,全省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2.1%以上,森林蓄積量保持在1.61億立方米以上,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80億元以上。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增強,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城鄉美化效果明顯提升,環島旅游公路、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等交通干線景觀綠化彩化水平顯著提高,林業綜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三、構建“綠美自貿港”建設格局
(一)構建“一心三廊多點”的空間格局。
從局部綠化向全域綠化意識轉變,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生態核心,打造海岸線、河流、道路生態廊道,統籌自然保護地、公園、城鎮、鄉村全域推進綠化彩化提質增效,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和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合理確定綠化目標任務和空間布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園、“口袋公園”、鄉村綠地建設,持續提升點狀、面狀生態空間質量。加強生態系統修復,打造生態廊道,推進通道綠化、彩化,持續提升線狀、網狀生態空間綠化美化水平。
(二)打造陸海統籌、山海聯動的綠美海島。
結合各地自然空間和資源分布,加強重點區域生態治理。結合國家公園建設,優化提升五指山、吊羅山、黎母山、尖峰嶺、霸王嶺、鸚哥嶺等主要山脈的森林景觀和生態質量。強化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陵水河、寧遠河等主要江河流域,以及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牛路嶺水庫、紅嶺水庫、大隆水庫、萬寧水庫、長茅水庫和石碌水庫等重要水源地和大中型水庫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建設。全面打造以國家公園為主體、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升自然保護地能力建設,創建熱帶海洋國家公園,打造山海聯動、藍綠交織的生態景觀,構建山海互動、藍綠互補的自然格局。
(三)統籌建設城鄉一體宜居家園。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根據城鄉地理位置、自然稟賦、民風民俗、生態環境狀況和產業發展需求,充分利用城市、鄉村建設成果,合理配置植物景觀。堅持以鄉土物種為主,宜樹則樹、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宜草則草。重點打造城市重要街道、重點社區和城中綠地的綠化、美化與香化,打造“人在城中走,如在畫中游,舉目花映綠,回首景更幽”的意境。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村莊周圍森林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內集中綠地景觀化,打造美麗宜居鄉村。選擇有條件的市縣,積極探索各美其美的整市縣建設美麗鄉村模式和路徑。
四、重點任務
(一)擴綠行動。
1.科學開展造林綠化。積極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合理安排年度造林綠化任務,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增加森林保有量。將采伐跡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裸露地、受損山體、廢棄礦山等作為重點造林(更新)地塊;鼓勵和引導農戶在園地上科學營造生態經濟兼用林;采取拆違建綠、留白增綠、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方式,增加綠化用地;有效防止擅自占用城鎮綠地、改變綠地用途等行為;因害設防,科學開展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到2027年,完成造林(更新)120萬畝以上、新增紅樹林0.17萬畝,其中2025年完成造林(更新)43萬畝以上、新增紅樹林0.07萬畝。(省林業局、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不含三沙市,下同)、海墾集團負責落實)
2.持續開展生態修復。推動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寧遠河、陵水河等流域生態修復,建設責任共擔、生態共治、全域共建和發展共享的流域生態共同體。積極謀劃生態系統修復項目,加快推進海南南部典型熱帶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著重開展臺風災損林修復,恢復森林數量和質量。開展沿海防護林和廢棄礦山等區域的生態修復與景觀改造提升,選擇木麻黃、椰子、大葉欖仁等適應性強、抗風性好的樹種,營造防風混交林和防護性景觀林。加強國家(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和修復,有序開展外來紅樹植物清除和退化紅樹林修復。在河流、水庫周邊適宜地段,選擇可觀花觀葉樹種,營造景觀防護林。到2027年,實施沿海防護林生態修復(含二、三級基干林帶,下同)10萬畝、紅樹林生態修復1.5萬畝、礦山修復0.3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7.05萬畝,其中2025年實施沿海防護林生態修復5萬畝、紅樹林生態修復0.5萬畝、礦山修復0.3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7.05萬畝。(省林業局、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水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3.大力推進廊道通道綠化美化。大力推進道路綠化彩化和生態廊道建設,推動森林資源增量、生態增效、景觀增色。在環島旅游公路、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道、省道等主要通道兩側山體,實施退化林改造,營造森林景觀帶。在城市建成區,打造和推選群眾喜愛的“最美林蔭道”,推進城市綠道綠廊建設。到2027年,對環島旅游公路、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兩側可實施地段全面進行綠化彩化,其他道路兩側可實施地段綠化彩化率達到80%以上,其中2025年環島旅游公路、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兩側可實施地段綠化彩化率達到80%,其他道路兩側可實施地段綠化彩化率達到70%以上。(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4.持續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通過森林可持續經營,促進森林進展演替和提高林地生產力,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林分,推進造林綠化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采取調整密度、補植珍貴鄉土樹種、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低產低效林改造等方式,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質量。持續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人工林分類處置。重點實施沿海防護林、人工用材林以及橡膠經濟林森林撫育。鼓勵采取“國有林單位+集體林”經營模式,對人工公益林進行多樹種改造,對商品林進行低產低效林改造。到2027年,實施森林撫育1500萬畝、森林可持續經營14萬畝,其中2025年實施森林撫育510萬畝、森林可持續經營8.7萬畝。(省林業局、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海墾集團負責落實)
5.深入推進城鄉一體綠化彩化。結合各地特色和文化背景,加強城市現有自然生態要素保護,拓展城市綠色生態空間,因地制宜營造環城林、風景林、游憩林等。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力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充分利用鄉村“四旁”空地,見縫插綠、應綠盡綠、應彩盡彩。提倡使用鄉土樹種、本地適生彩葉樹種,因地制宜、科學配置喬、灌、草、花等。有條件的市縣,可開展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到2027年,和美鄉村達到1000個,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60%,其中2025年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和美鄉村達到200個,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20%。(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務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二)護綠行動。
1.全面落實林長制。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林業資源保護發展的主體責任,強化各級林長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省、市(縣、自治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多級林長體系作用,全面加強各級林業主管部門隊伍建設,充實基層執法和護林力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林長制實施活動。(林長制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2.加快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組建,完善權力和責任清單,修訂《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推動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大門、標識標牌、保護站點、巡護道路和科普宣教項目建設,持續開展生態搬遷跡地修復、人工林處置和小水電整治。(省林業局、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水務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相關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3.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能力提升。根據各自然保護地需求,完善和升級管理用房、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必要的生態監測站和科普宣教中心,完善管理、巡護隊伍專業化建設,提高管護能力。加快推進國家植物園建設,完善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與繁育技術研究,開展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省林業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4.全面加強資源管護。推動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實施一體化管護,編制實施《海南省天然林保護修復中長期規劃》。著力開展林草執法工作,持續加大對沿海防護林和紅樹林等重點區域動態監管。構建“人防+技防”的立體巡護網絡,強化護林員巡查管理,提升巡護效率和質量。落實“早發現、早處置”長效機制,加強林業、公安等多部門協作配合,嚴厲打擊涉林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各年度違法案件查處整改率維持在90%以上。(省林業局、省公安廳、省司法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5.全面實施古樹名木保護。修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制訂海南省古樹名木鑒定標準、鑒定程序、養護技術規范等相關配套標準規范。高質量實施《海南省古樹名木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加強古樹名木日常巡護,做到“一樹一人”。科學制定衰弱、瀕危古樹名木“一樹一策”方案,及時有序開展搶救復壯工作。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聯合大力開展古樹名木種質資源保護、篩選、擴繁及搶救復壯等科學研究,積極推廣應用古樹名木先進保護技術。2025年,古樹名木保護牌安裝落實率達到100%,古樹名木管護覆蓋率達到100%。到2027年,力爭創建一批古樹名木公園。(省林業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6.全力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健全森林防滅火應急指揮體系,壓實各級政府森林防滅火主體責任,加大森林防滅火基礎設施和全省森林防滅火專業隊伍建設,提升森林防火預警監測和防滅火能力。持續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加強椰心葉甲、薇甘菊、椰子織蛾、紅火蟻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力度。強化城鎮園林綠化精細化管護機制,科學實施抗風疏枝修剪,動態開展臺風季前隱患枝干專項排查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植被抗逆性能,最大限度降低極端天氣對城市綠化系統的破壞性影響。各年度森林火災受災率控制在0.9‰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08‰以下,松材線蟲病縣級疫區、鄉鎮級疫點和發生面積數量均為0。(省林業局、省應急管理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三)興綠行動。
1.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進一步擴大林業重點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補鏈延鏈,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林業產業體系。不斷擴大椰子、沉香等特色樹種種植規模,打造椰子精深加工產業集聚區,建立沉香產品加工基地、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三產融合產業集聚區。建設木材加工產業園,打造完整產業鏈條。重點發展熱帶特色花卉,培育名特優新花卉品種,加快發展花卉產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重點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和森林景觀利用。推動林業與文化、體育、旅游、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出精品生態旅游路線。到2027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80億元以上,林下經濟發展總面積達到300萬畝、椰子種植面積達到64萬畝、沉香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以上,森林康養基地達到25家,森林人家達到40家,其中2025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650億元,林下經濟發展面積達到200萬畝、椰子種植面積達到61萬畝、沉香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森林康養基地達到23家。(省林業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營商環境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海墾集團負責落實)
2.推動林業碳匯全域開發。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加快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林業碳匯領域的應用,不斷完善全省林業定位觀測臺站設施和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制定全省主要樹種生物量計量模型,繪制熱帶森林碳儲量動態“一張圖”,夯實林業碳匯大數據“賬本”。加快推進森林穩碳增匯經營、碳通量監測、退化生態系統碳匯功能修復、林業碳匯價值實現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成果應用。完善林業碳匯方法學體系,研究制定紅樹林、熱帶雨林等規范可執行的特色地方性林業碳匯方法學。整合優勢資源,優先開發CCER林業碳匯項目;梳理潛在資源,創新區域性林業碳匯產品開發。探索實施林業碳票制度,促進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省林業局、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海墾集團負責落實)
3.弘揚生態文化建設。結合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申報世界雙遺產工作,充分發掘和利用海南獨特的熱帶雨林文化、黎族文化、“六棵樹”文化、古樹名木文化和民族植物文化。依托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植物園、古樹名木公園、特色小鎮、博物館、產學研基地等,開展自然教育、生態體驗、休閑養生、旅游觀光、文化宣傳等活動,開發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態文化產品,實現生態文化價值轉化。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以及網絡媒體等多種載體,大力宣傳生態文化。將生態教育融入校園課程與社區活動,用故事化方式解讀生態文化,結合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提升公眾興趣。弘揚生態文化,增強公眾生態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民委、省林業局、省教育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負責落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明確任務分工,強化督促落實。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協調指導作用,牽頭推動“綠美自貿港”建設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細化落實舉措,形成全省上下聯動、協同推進造林綠化建設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科技支撐和政策支持。
加強生態保護、綠色產業領域科技創新,強化林業“良種良法良技”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示范推廣和標準實施應用。加大各級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加強“綠美自貿港”建設資金保障。創新林業投融資機制,研究修訂《海南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財政措施》中促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支持政策。利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支持企業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加強林業招商引資和產品宣傳推介。
(三)注重宣傳引導。
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普及綠色發展理念,提高公眾意識。廣泛宣傳生態建設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重要性,增強和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提高公眾法律意識,營造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海口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關于印發《海口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2025年修訂版)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綠美自貿港”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商務部等6部門關于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商消費發〔2025〕84號)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轉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交通基礎設施”“交通載運裝備與智能交通技術”重點專項2025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